如何做好少年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7-08-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看一所学校办得怎么样,不能只看眼前的升学率,而要以长远的眼光、历史的视野看它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看它对国家和民族所做的贡献,看它对推进社会进步所产生的影响,这是学校得以自立前行的根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一个思想观念,要在全社会树立起来并长期发挥作用,就要从少年儿童抓起”,强调“要教育引导广大少年儿童树立远大志向、培育美好心灵,让少年儿童成长得更好”。这些嘱托饱含着总书记对少年儿童的浓浓关爱和殷切期待,既是对做好少年儿童教育工作的巨大鼓舞,也对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在少年儿童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思想指南和行动遵循。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定盘星”

    少年儿童时期是形成思想、铸造灵魂的最佳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定盘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教育,事关大局、事关长远、事关根本。

    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兴则国家兴。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约有3亿多人,他们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未来。抓好少年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战略工程,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兴旺发达的必然要求。

    教育的使命、学校的职责是立德树人,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看一所学校办得怎么样,不能只看眼前的升学率,而要以长远的眼光、历史的视野看它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看它对国家和民族所做的贡献,看它对推进社会进步所产生的影响,这是学校得以自立前行的根本。

    蔡元培先生说,“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养大德者方成大业,只有把少年儿童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培育得越好,扣好了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他们才会更加健康地成长成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但也要看到,当前少年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依然存在说起来重视、做起来轻视的现象。

    评价导向有偏差,在外部评价中,升学率往往成为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教育方式有偏差,不少学校德育方式是灌输式、宣教式的,检验学习效果的方式主要是考试

    工作合力有偏差,不少家长关心的只是孩子的考试成绩,而对道德修养等表现往往过问不多。有的孩子在日记中写道:“我给妈妈讲故事,不过妈妈好像不喜欢我讲的故事,一直在看手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尚未有机结合等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和重视。

    学校全方位涵养少年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习近平指出,少年儿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是要做到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只有抓小抓早、抓细抓实,全方位、全时段,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

    课堂是育人的“跑道”,承载着“教什么”的重要职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时政教育作为必修课,让少年儿童及时了解世情、国情、省情,帮助他们养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习惯,培养开阔的视野、发展的眼光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把法治教育作为必修课,以案例剖析、专题讲堂、主题班会等形式,告诉孩子们哪些行为是不能做的,哪些权益是受到保护的,将法治精神从一开始就植根于每个人的头脑深处,让法治素养伴随、滋润他们的成长。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课,强化生命教育和抗挫折教育,培养少年儿童直面人生、正视现实的勇气,使每个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性格志向的少年儿童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就是学校里的隐形课程,是一种无声的引导、无言的教育。要做足做好“环境育人”这篇文章,通过科学的设置和布局,充分发挥其承载学校价值追求、历史文脉、办学宗旨、精神风貌的作用,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一角一景都体现价值观的引导和熏陶。学生寝室是学生开始独立生活的起点,是学习、交流、娱乐的重要场所。整洁、温馨、文明的寝室,展示的不仅是同学们蓬勃向上的风采,更体现着他们的文明素养。要引导学生树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观念,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寝室卫生做起,让寝室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二课堂”。

    实践是最生动的课堂。少年儿童知识的长进、人格的健全、品德的修养,不仅需要“有字书”中的知识作指导,更需要从实践的“无字书”中汲取营养。根据不同阶段少年儿童的特点,组织他们走进企业、走进农村、走进军营、走进社区,参加劳动、实验、军训等活动,使他们更多地接触社会、亲近工农、感悟生活。加强文明养成教育,对于塑造少年儿童的内在修养和健康人格至关重要,要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行为规范,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劳动,做到言谈有礼、举止有度、待人有诚、行事有信,时时处处做文明礼仪的示范者、践行者。

    现在,少年儿童的主体意识日趋增强,接受能力和接受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单一化、碎片化、说教式的教育方法,越来越难跟得上时代的要求,不仅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而且容易造成逆反心理。创造条件实施小班化、分层式教学,大力推广“生活化+活动化”的价值观教育模式,突出思想性、趣味性,把让人敬而远之的“大道理”转化为乐于接受的“小道理”。主动适应“微时代”“大数据”等新特点,增强“互联网+”意识,善用全媒体、多样化的传播方式,多运用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微载体”,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立体、更鲜活。

    少年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系统工程

    教育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教师、学校、社会、家庭等各个环节应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相互补充,努力构建“全科、全员、全过程、全社会”的全方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格局。

    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都蕴含着追求真理、探索求真、勤于实践等丰富的内涵。要明确每一门课程的教育要求,充分挖掘使用每一门课程所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使少年儿童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人格的滋养与涵育。

    丰子恺先生认为,对他人生影响最大的两位老师,一位是美术老师,还有一位是舍监。要提倡全员导师制,引导所有教职员工牢固树立“教师无小节,节节为模范”的理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教育实践、教学行为、管理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以德施教。

    育人不是一时一地的事,而要蕴含于各个环节、全部过程。要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等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渗透在讲故事、过节日、玩游戏等各种场景之中,让少年儿童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

    着眼于形成人人关心、关爱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强大合力,管理部门要树立抓育人就是抓明天的意识,改变单纯以升学率评价学校、校长的导向。各级教育部门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放在育人工作的首位,将其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广大家长要提升教育理念,担当“编外教师”,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发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作者吴地花,系浙江省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副教授)